4月29日上午,由中國絲綢博物館和敦煌研究院共同舉辦的“敦煌絲綢展”在敦煌莫高窟石窟保護研究陳列中心開幕。中國絲綢博物館館長趙豐、敦煌研究院副院長、敦煌研究院副院長羅華慶等領導嘉賓出席了開幕式。
此次展覽以敦煌絲綢的發現為起點,分別介紹敦煌絲綢的發現、收藏、種類、用途、研究和修復,以及對敦煌出土夾纈、經帙、傘蓋、經幡、刺繡等絲綢文物的傳統制作工藝所開展的復原性研究。
敦煌是古絲綢之路上東西方交通的重鎮、莫高窟是絲綢之路上一顆最璀燦耀眼的明珠,也是中華優秀文化的杰出代表。今年的3月8日,中國絲綢博物館與敦煌研究院簽署戰略了合作協議,在對敦煌出土絲綢文物進行整理研究、修復復原、展覽出版的基礎上,在敦煌研究院陳列中心推出“敦煌絲綢展”。
展覽開幕之后,趙豐館長為現場嘉賓與觀眾進行了精彩的導覽,詳細介紹了敦煌絲綢的種類以及在絲綢之路上的作用。展覽還特別開辟了展廳活態展示空間,來自中國絲綢博物館的專業人員為觀眾們演示了敦煌經帙的絞編工藝。
他介紹:“這一展覽是國絲和敦煌合作、在敦煌推出的長期展覽,按戰略合作協議第一期合作五年,五年中也會更新研究成果、更新修復后的展品、更新工藝復原和傳承項目?!?/span>
記者了解到,敦煌學的資料主要包括三個大類:壁畫、文書和絲綢,敦煌學的研究成果雖然豐碩,但關于絲綢的研究卻還有很大空間,中國絲綢博物館推動了敦煌絲綢研究的進步,敦煌絲綢研究體現了國絲全鏈條保護的理念,從整理、認知、修復、復原、數字化回歸、傳播等環節全面展開。
“我們從這些絲綢在纖維、織造、圖案、款式、用材、制作方式以及染色、印花、手繪、刺繡等工藝上的體現?!壁w豐館長介紹,“通過實物與文獻資料的相互印證,挖掘傳統絲綢文化遺產,更要了解和傳播絲綢對絲綢之路的影響和作用?!?/span>